繁体版 简体版
八三看书 > 历史军事 > 堪破三千世相 > 第13章 聊斋志异鬼言录——蒲松龄笔下的妖言惑众原型
八三看书 www.83ks.net,最快更新堪破三千世相!

一、荒斋夜画皮

青州城西的破庙里,王生拾起那卷美人图时,月光正舔舐着画中人的眼角。女子从绢帛中盈盈走出,腰间玉佩刻着\太原王氏\,笑涡里盛着琥珀色的酒。更夫赵大透过残窗窥见这一幕,次日便传遍街巷:\王秀才娶了画中仙!\却不知那画皮鬼每夜对镜描摹人皮时,窗棂上还映着书生啃噬的森森白骨。

《画皮》开篇这幕,恰似《庄子》所言:\厉之人夜半生其子,遽取火而视之,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。\市井流言将恐怖化作香艳,待真相撕裂时,王生已成无心的行尸。蒲松龄在文末叹道:\愚哉世人!明明妖也而以为美。\可那铺天盖地的\狐仙艳谭\,早把警示冲淡成茶余谈资。

二、妖言三重奏

这场志怪世界的谣言狂欢,暗合《鬼谷子》\反应之术\。

第一重:移花接木。《聂小倩》中,夜叉婆散播\兰若寺有仙缘\,引得贪心者自投罗网。宁采臣初闻\艳鬼索命\的警告,反被燕赤霞笑指:\君不见满寺朽骨,皆信'仙缘'之辈?\

第二重:借尸还魂。《陆判》篇里,朱尔旦换心后文思泉涌,同窗造谣他\盗古墓文曲星脑髓\。待他替妻换头,谣言又变作\妖道采生折割\,竟无人深究那美人首级从何而来。

第三重:倒果为因。《婴宁》中,少女的笑声被传作\狐媚摄魂\,待其婚后寡言,更坐实\妖孽遭天谴\的流言。王子服携妻远遁时,那些嚼舌者反以\早看出她非人\自夸。

最毒的是《促织》中的谣言链。成名之子化蟋蟀救父,却被传为\妖童附虫\,待蟋蟀斗胜得官,流言又转作\祖宗显灵\。这正应《淮南子》\塞翁失马\之喻,然则百姓只记传奇,不闻血泪。

三、青灯照鬼语

《聊斋自志》开篇:\集腋为裘,妄续幽冥之录。\蒲松龄摆茶听故事时,常在残烛下暗笑——那些自称\亲历奇遇\的乡民,多半添油加醋。崂山道士穿墙术败露,本因心术不正,传到淄川却成\王七娘子偷汉,道士施咒惩罚\。

王士禛批注《聊斋》时,在《梦狼》篇侧记:\虎狱狼食,竟不如人世酷烈。\白翁梦子化虎,实为蒲松龄对贪官的暗喻。然则民间将故事篡改成\白知县本是真虎星下凡\,反为酷吏镀上神光。这讽刺的错位,恰似《庄子》\朝三暮四\的寓言,世人总被表象所惑。

四、孤愤铸剑鸣

康熙十八年的寒夜,蒲松龄写完《公孙九娘》,掷笔长叹。故事里清军屠莱阳的冤魂,在百姓口中竟成\于七党羽化鬼作乱\。他提壶浇在砚台,墨迹化开如血,写下:\知我者,其在青林黑塞间乎!\

这部\孤愤之书\最吊诡处,在于书成后反成谣言温床。马瑞芳在《狐鬼与人间》中记载:乾隆年间,有县令强占民女,竟引《聊斋·梅女》篇自辩:\本官乃替封御史雪冤!\更荒诞的是,某道士以《画皮》为据,称能\识破人皮妖\,骗得三十寡妇投井自证清白。

五、夜雨打孤坟

光绪年间的淄川茶馆,说书人将《聂小倩》改成艳情小调:\宁采臣夜宿兰若寺,小娘子红帐吐丁香......\台下老汉们听得涎水直流,却不知宁采臣原型的后人正在街头乞讨——其祖因\妖异之名\被逐出族谱。

今人游淄博聊斋城,导游指着\狐仙园\吹嘘:\摸摸狐狸尾巴,包管桃花运旺!\商铺叫卖\小倩同款骨灰坛\,坛底印着二维码。这魔幻现实,恰似《画壁》中的警示:\幻由人生,老僧何能解!\

更深露重时,翻开《庄子·齐物论》,\物无非彼,物无非是\的字句忽生新意。那些被谣言异化的狐鬼,何尝不是人心的倒影?王生痴迷画皮时,我们讥他愚昧;可当网络时代的美颜滤镜化作新时代\画皮\,谁又能保证自己不是那个对镜描摹的\鬼\?

残月隐入云层,蒲松龄纪念馆的铜像泛起青苔。石桌上供着游客塞的硬币,导游手册卷边处印着:\鬼狐有性格,笑骂成文章。\忽然一阵穿堂风过,某页《聊斋》手稿摹本哗哗翻动,停在那篇未完成的《谣言志》:\世无真相,遂生百鬼;人心有隙,乃养妖言。\

东方既白,第一缕阳光刺破狐仙园的雾霭。那些被商业化的\聂小倩婴宁\人偶褪去妖媚,露出塑料关节。晨扫的老者将\骨灰坛\工艺品堆进仓库,嘟囔着:\真该让蒲留仙瞧瞧,如今这世道,可比他笔下的鬼怪离奇多喽。\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