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快,王狗剩跟着一群人,被领到了城外的一处河滩地。任务是挖一条新的引水渠,把河水引到附近荒废的田地里。
活计不轻松,铁锹挖下去,碰到的不是松软的泥土,而是夹杂着碎石的硬地。
太阳毒辣辣地晒着,没一会儿,所有人都是汗流浃背。
王狗剩年轻,有点力气,咬着牙一声不吭地干着。
他时不时偷偷瞟一眼旁边监督的青麟军士兵,那些士兵并不像以前见过的兵痞那样咋咋呼呼,只是安静地看着,偶尔提醒大家注意安全,累了就歇会儿,别硬撑。
从早上一直干到日头偏西,负责的差役终于喊了收工。一群人累得直不起腰,拖着沉重的脚步往回走。
到了城门口附近的临时棚子,只见几口大锅正热气腾腾地冒着白烟,一股浓郁的肉香味飘了过来。
“这……真是给咱们吃的?”一个汉子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。
“还有肉?”
“娘嘞,白米饭!还有肉汤!”
人群骚动起来,肚子的咕咕叫声此起彼伏。
“排队!都有份!”差役维持着秩序,“一人三大碗白米饭,一勺肉汤!管够!”
这下,再没人怀疑了。队伍迅速排好,一个个拿着自带的破碗或者官府发的粗陶碗,眼神放光地等着。
轮到王狗剩,他看着那雪白的米饭和飘着油花的肉汤,狠狠咽了口唾沫。
差役手脚麻利,一大勺米饭压得实实的,再浇上一大勺肉汤,几块肥肉滚落在米饭上。
“下一位!”
王狗剩端着碗,有点发愣。真是肉汤?还有白米饭?
“不够吃后面还有!”差役见他不动,又喊了一嗓子。
王狗剩这才反应过来,赶紧走到一边。他找了个空地蹲下,迫不及待地扒拉了一大口米饭,又喝了一口肉汤。
米饭软糯,肉汤鲜香,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,疲惫仿佛都减轻了不少。
太香了!他长这么大,除了过年,哪吃过这么实在的饭食?
周围的人也都在狼吞虎咽,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。不少人吃完一碗,又赶紧去排队添饭。
“一人三大碗白米饭管够!”差役扯着嗓子喊。
三大碗!王狗剩心里一动。
他飞快地吃完第一碗饭,把汤喝了个精光,然后拿着空碗,又去排队。
他把剩下的两碗米饭和肉汤里的肉都仔细包好,用布条捆紧,塞进怀里。
他看到,周围不少人也是这么做的。
吃饱喝足,又领到了一小串沉甸甸的铜钱作为今天的工钱,王狗剩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。
他揣好米饭和铜钱,脚步轻快地往家走,。
此时,王铁柱家低矮的土坯房里,他正和邻居张大牛坐在门槛上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。
“老王哥,你说那些去干活的,能拿到东西不?”张大牛嘬了一口旱烟,吐出个烟圈。
“哼,拿到东西?”王铁柱嗤笑一声,把烟锅在鞋底磕了磕,“能不被他们当驴使唤就不错了!还想拿粮食?做梦!
我跟你说,这官府啊,就没一个好东西!今天给你点甜头,明天就得从你身上刮下三层皮!”
“是这个理。”张大牛深以为然地点头,“想当年黑潮军刚来的时候,不也说得天花乱坠?结果呢?还不是烧杀抢掠,比前朝的官兵还狠!”
“所以啊,咱们小老百姓,就得把眼睛擦亮点,别被他们骗了!”王铁柱总结道。
“就是就是,安生过日子比啥都强。”张大牛点头附和。
正说着,王狗剩的身影出现在了巷口。
“爹,张大爷。”王狗剩看到两人,打了个招呼。
“死小子,跑哪野去了?一天不见人影!”王铁柱眼睛一瞪,就想开骂。
“爹,我……”王狗剩犹豫了一下。
“你去哪儿了?”王铁柱看儿子神色不对,站起身,眉头拧成了疙瘩,“你是不是……是不是去给官府干活了?!”
王狗剩低下头:“嗯,去挖水渠了,以工代赈……”
“你个兔崽子!老子的话你当耳旁风是不是!”王铁柱噌地一下站起来,扬手就要打,“我让你别去!让你离那些官府的人远点!你非不听!是不是想被他们拉去当壮丁,死在外面才甘心?!”
张大牛也站起来,想劝又不敢劝。
王狗剩被打得缩了缩脖子,但这次他没躲,反而梗着脖子,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叶子包:“爹,你先别生气,你看看这个……”
叶子包打开,一股混合着米饭香和肉香的热气冒了出来。昏暗的光线下,白花花的米饭和几块泛着油光的肉块,显得格外扎眼。
王铁柱扬起的手僵在了半空。他愣愣地看着那油纸包里的东西,眼睛瞪得溜圆,仿佛不认识那是米饭和肉一样。
旁边的张大牛也凑过来看,嘴巴张得老大,手里的烟杆掉在地上都不知道。
“这……这是……”王铁柱的声音有些发颤。
“是官府发的晚饭。”王狗剩小声说,“管饱,一人三大碗白米饭,还有肉汤。我吃了一碗,这两碗是带回来给爹你吃的。”
说着,他又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那串铜钱,哗啦一声放在旁边的石凳上:“还有这个,是今天的工钱。”
王铁柱和张大牛彻底傻眼了。
真的……给饭了?还给了肉?还发了钱?
王铁柱活了大半辈子,经历过多少官府,见过多少军队,苛捐杂税,拉夫抓丁,哪一次不是搜刮民脂民膏?
像这样干活给饭,给肉,还给钱的,简直是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!
“这……这不可能……”张大牛喃喃自语,伸手想去摸摸那铜钱,又缩了回来,仿佛怕那是一场梦。
王铁柱呆立半晌,猛地伸手抓起一块肉塞进嘴里,用力嚼了几下。是真的肉!不是做梦!他又抓起一把米饭塞进嘴里。是真的白米饭!
王铁柱抬头看向儿子,眼神复杂,张了张嘴,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旁边的张大牛也是一脸懵逼。
类似王铁柱家发生的事情,在礁石县的许多角落同时上演。
那些去参加“以工代赈”的人,都带回了实实在在的食物和铜钱。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,迅速传遍了整个县城。
起初,人们不敢相信。但当越来越多的人证实,当那些实实在在的白米饭、肉块和铜钱摆在眼前时,怀疑变成了震惊,麻木变成了激动。
“天呐!真给粮食!还给肉!”
“干一天活,就能换三大碗米饭和一顿肉汤,还有工钱拿!”
“真的!我三叔家小子去了,带回来两大碗饭,还有三文钱!”
“我家隔壁也去了,说那肉汤香得很!”
“我明天也要去!”
“还有那免费的种子,说不定也是真的!”
整个礁石县,像是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的平静水面,瞬间被引爆了!人们奔走相告,脸上带着久违的兴奋和激动。
宋清和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。他立刻安排人手,将青龙峡大捷和“以工代赈”的真实回报,编成朗朗上口的故事,让说书先生在茶馆、街头巷尾传唱。
同时,他再次张贴告示,不仅重申之前的政策,更添上了一条:
“……为使礁石县父老乡亲,亲眼见证我青麟郡治下之富庶安乐,郡守府将组织第一批乡亲代表,前往青麟郡腹地参观!食宿路费,皆由郡守府承担!让大家看看,今日之青麟,便是礁石明日之景象!”
这条告示一出,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。去郡城看看?看看别的地方是不是真的像说的那样好?还包吃住路费?
人们围在告示前,议论纷纷,热血沸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