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安城的暮色浸着铜臭,杜子春第三次站在西市的金水桥头。怀中的羊皮囊里,是铁冠道人给的最后一笔钱——三百两黄金,足够买下半条朱雀街。桥下污水倒映着他浮肿的眼袋,三年前他正是在这里散尽家财,如今却又如饿鬼般攥紧钱袋。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,他忽然将钱袋抛向空中,金锭如雨坠落时,竟想起七岁那年偷吃供果被道士追打的旧事。
一、泼天富贵试道心
铁冠道人初遇杜子春时,这败家子正用蜀锦裹着破碗乞讨。老道丢来一袋金珠:\拿去,花光再来。\杜子春抱着钱袋狂笑狂奔,当夜便在平康坊包下整座青楼。这般癫狂做派,恰似《韩非子》所言\饥人过屠门而不嚼\,久贫乍富之人,最易被欲望反噬。
可道人要试的不是挥霍,而是\破执\。当杜子春第三次讨钱时,老道给的黄金暗藏玄机——每锭底部皆刻\无常\二字。正如《战国策》中冯谖为孟尝君市义,铁冠道人这是用泼天富贵作铒,钓的是人心最深处的恐惧与贪婪。
二、铜钱眼里过刀山
杜子春第一次散财,买的是虚名。他雇百人沿街撒钱,换得\赛孟尝\的美誉。可当债主登门时,那些受惠者却闭门不见。这教训让他想起《吕氏春秋》中的\九方皋相马\——世人只见他抛金如土,却不见钱财背后的算计。正如他在酒醉时写的打油诗:\金银粪土何足论,买得虚名误终身。\
第二次他学乖了,将钱财尽数投入药材生意。谁料漠北战事突至,三十车人参全被征为军资。站在空荡荡的货栈里,他忽然大笑:\原以为钱财如流水,不想是握不住的沙!\这般顿悟,暗合《道德经》\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\的玄机——铁冠道人要看的,正是他失去一切时的眼神是否依然清亮。
三、黄金枷锁困游魂
第三次得金时,杜子春已生白发。他不再挥霍,反用金箔将老宅贴得金碧辉煌。某夜暴雨,金箔剥落声如厉鬼挠墙,他在满室金光中蜷缩发抖,忽见墙上映出父母饿死的惨状。这幻象让他想起《庄子》\林回弃璧\的典故——世人怀抱玉璧逃难,唯贤者宁负婴儿,因\璧以利合,子以天属\。
次日他拆了金箔,熔成三百金饼置于市口,任人取用。长安乞丐起初不敢动,待有人试探取走金饼,顿时引发疯抢。杜子春坐在茶楼观望,嘴角笑意渐冷——他终是看透了钱财的戏法:世人怕的不是失去钱财,而是失去\可能得到钱财\的机会。正如《盐铁论》所言:\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\,这三百金饼照见的,是三百张被黄金烙红的贪相。
四、空囊方见真滋味
金饼散尽那夜,铁冠道人踏月而来。杜子春掏出空钱袋笑道:\老神仙还要试我几次?\道人却指着他腰间玉佩:\怕不怕连这个也丢了?\话音未落,玉佩已化作青烟。杜子春拍手称快:\妙哉!省得我当玉换酒钱!\
这番做派让道人抚掌大笑。原来真正的试炼不在散财,而在破除\得失心魔\。就像《史记》记载的范蠡三聚三散,杜子春三次得失间的眼神变化,恰似铜镜越磨越亮。当他能笑看黄金成土时,方悟《周易》\亢龙有悔\的真谛——至富者不畏贫,正如至强者不逞勇。
五、明月依旧照空囊
十年后有人见杜子春在终南山结庐,屋内无床无灶,唯悬一破钱袋于梁上。樵夫问其故,他指着钱袋道:\当年这里面装过黄金万两,装过父母遗骨,装过仇人血书——如今你看它可还装得下什么?\山风穿囊而过,呜呜如埙。
这空囊禅机,暗合《金刚经》\应无所住而生其心\的妙义。正如铁冠道人临终所言:\世人怕失钱财如怕失魂魄,却不知魂魄本不在钱囊中。\杜子春最终在雪夜坐化,身无长物,唯留石壁刻诗:\曾携千金醉红楼,今披风雪笑王侯。若问长生何处觅,且看空囊悬北斗。\
正是:
三入长安试道心,黄金粪土等轻尘。
莫道得失天大事,且看空囊悬山门。